早上挤地铁刷微信看热搜,中午点外卖翻美团挑川菜,晚上窝沙发用抖音刷重庆火锅探店——咱们现在的手机,离了App简直像没带钥匙的住户,连“门”都进不去。但昨天马斯克在乔·罗根的播客里,给所有“手机依赖症患者”扔了颗“未来”:5年后,你手里的“手机”,可能连App和操作系统都没了。

按照马斯克的说法,未来的“手机”会变成个“AI推理边缘节点”——翻译成人话就是:你想要导航去洪崖洞?设备里的AI直接生成实时路线界面,不用再打开高德;你想和远在成都的朋友“见面”?AI秒变“数字化妆师”,直接合成你们面对面的虚拟画面;甚至你想听首符合当下心情的歌,都不用翻网易云,AI会根据你的表情、语气直接“写”一首出来。总结起来就一句话:没有App,没有OS,AI就是“万能工具箱”。

外媒还把这事儿和柏拉图的“洞穴寓言”扯上了关系——以前我们刷App里的内容,像被绑在洞穴里看墙上映的影子;未来AI直接给我们“造”感知,搞不好人类会变成“靠AGI(通用人工智能)活的自动体”。更让网友炸锅的是,马斯克的Neuralink脑机接口公司,刚好在做植入大脑的设备——现在你还得拿个手机戳屏幕,未来说不定直接把“终端”装脑子里,想看什么“意念一动”就出来?

有意思的是,马斯克这波“未来畅想”还和OpenAI的动作“撞了款”。最近有消息说,OpenAI正和苹果前设计师乔尼·艾夫合作造“苹果杀手”:无屏幕、口袋大小,能靠摄像头感知环境,本地能跑OpenAI的定制AI模型,算力不够就接云端。这不就是马斯克说的“AI终端”雏形?连设计都对上了——不做可穿戴设备,就做“能装进口袋的AI伙伴”。

这事儿一出来,网友的反应比播客本身还热闹。重庆老同事王哥在群里吐槽:“马斯克又画饼,5年前说要送人类去火星,现在不还是在地球刷推特?”刚毕业的小周倒觉得新鲜:“我上周用AI写了篇公众号文案,比自己憋3小时强多了,要是AI能直接生成外卖界面,省得我翻美团筛选商家,倒也不错。”还有我妈这类“数码小白”,举着老年机问:“没有App,那我怎么给孙子发语音?”

其实不管信不信,马斯克的话里藏着个很现实的趋势——AI正在把“我们操控工具”变成“工具懂我们”。以前我们得学怎么用App,未来可能是AI先懂“你想要什么”,直接把结果递到眼前。但反过来想,要是真到了“代表本人观点一切”的地步,我们还能分辨“真实”和“合成”吗?比如AI给你生成的“朋友视频”,和真的见面,能一样吗?

说不定5年后的我们会掏出兜里的“AI终端”——没有图标,没有滑动界面,只需要说一句“我想看解放碑的夜景”,眼前直接弹出实时合成的3D画面;或者更夸张点,摸一下后脑勺的Neuralink芯片,脑子里直接浮现出朋友的笑脸。到那时候,再回头看今天的“App手机”,会不会像现在看大哥大一样,觉得“挺原始的”?

这事儿到底是“马斯克的饼”还是“未来的门”,可能得等2029年再下结论。但有一点肯定——当AI开始“替代工具”,我们得先想清楚:什么是“人”的本质?是操控工具的能力,还是“想要什么”的欲望?毕竟,再聪明的AI,也没法替你决定“今天想吃重庆小面还是火锅”——对吧?

马斯克称5年后不再有手机和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