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0日晚,德国联邦统计局的一则公报,让不少关注欧洲经济的人皱起了眉——作为欧盟“经济引擎”的德国,今年第三季度GDP环比零增长。这串“零”的背后,是两股力量的拉扯:一边是固定资本投资的小幅回暖,一边是外贸出口的持续下滑,最终把经济增速拽回了“原地”。

德国三季度GDP环比零增长

柏林施普雷河畔的一家机械制造企业车间里,老板汉斯正盯着电脑里的订单表叹气。“三季度的出口订单比去年同期少了18%,主要是东南亚和北美客户砍了预算——他们说‘先把手里的库存清完再说’。”汉斯的企业做了20年工业机器人配件出口,过去靠欧洲以外的市场撑着,现在这根“支柱”晃了。而另一边,柏林南部的新能源产业园里,几台新安装的光伏设备正在调试——这里是德国今年三季度固定资本投资增长的“主力”:新能源、数字化领域的投资同比涨了7.2%,可这点增长,没能抵消出口下滑带来的拖累。

德国三季度GDP环比零增长

“不是投资没用力,是出口‘拖后腿’的力气太大。”柏林洪堡大学经济学教授米勒翻着数据解释,德国经济对出口的依赖度超过40%,三季度出口额环比下降1.5%,相当于给GDP拉了0.3个百分点的后腿。而投资增长主要集中在政策扶持的新兴领域,“比如柏林的新能源工厂、慕尼黑的芯片研发中心,这些项目要真正产生效益,还得等个两三年。”

德国三季度GDP环比零增长

街头的面包店老板安娜也感受到了“零增长”的温度。“昨天进的黄油又涨了5欧分,可面包价格不敢涨——顾客会说‘经济没涨,凭什么面包涨?’”她的小店开在柏林夏洛滕堡区,每天来买早餐的上班族里,有不少是附近写字楼的外贸公司员工,“他们说最近加班少了,因为订单少了,工资也没涨。”

德国三季度GDP环比零增长

零增长的数字里,藏着德国经济的“两难”:既要靠出口维持传统优势,又要靠投资培育新动能。柏林市中心的经济学论坛上,参会的企业家们讨论得最热烈的话题是“怎么把‘零’变成‘正’”——有人说“得赶紧找新兴市场的新客户”,有人说“要把新能源产业的链条拉得更长”,还有人提醒“别忽视国内消费的潜力,比如提高中低收入群体的可支配收入”。

德国三季度GDP环比零增长

深夜的勃兰登堡门旁,路灯把行人的影子拉得很长。刚下班的程序员丽莎抱着电脑往家走,她所在的人工智能公司刚拿到一笔政府的创新补贴,“我们在做工业机器人的智能算法,要是能卖出去,说不定能帮汉斯这样的企业多接点订单。”风里飘着远处咖啡馆的香气,丽莎抬头看了眼夜空——就像德国经济现在的样子,虽然暂时停在“零”,但远处的灯火里,总有新的光在闪。

对于普通德国人来说,“零增长”不是纸上的数字,是超市里越来越贵的牛奶,是街头咖啡馆里越来越多的“省钱讨论”,是退休老人翻着养老金账单时的叹气。但在经济学家眼里,“零”也不是终点——它是德国经济在转型中的“歇脚”:一边消化外贸市场的寒意,一边攒着投资转型的力气。接下来的几个季度,能不能从“零”里转出点“正”,要看出口市场能不能回暖,更要看新能源、数字化这些“新引擎”能不能真正发动起来。毕竟,“经济引擎”的重启,从来不是踩一下油门就能走的,得先把“缰绳”理清楚,再往前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