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5日的南京汽水音乐节,舞台灯光刚扫过观众席,人群突然往西北角涌——不是明星空降,是“鸡排哥”的炸锅飘出了香气。作为全国巡炸的第一站,他把铸铁锅架在折叠桌上,油烧到八成热时,抓起一把腌好的鸡胸肉“哗啦”倒进锅里,油星子“噼啪”跳着,瞬间把现场的烟火气烘得发烫。
“今天备了1000份,炸完为止!”鸡排哥系着印着“巡炸”的围裙,翻鸡排的手速比舞台上的吉他solo还快。排在队尾的小姑娘举着手机录视频:“我早上9点就来等了,上次在社区吃他的鸡排,连辣椒面都裹得匀!”不一会儿,炸好的鸡排堆成小 mountain,拿到的人咬一口就眯起眼:“烫是烫,香得连手指都要嗦一遍。”
人气之外,更让现场炸锅的是采访里的“突袭”。擦着额头的汗接受记者提问时,鸡排哥突然凑过来,声音里带着点不好意思的兴奋:“我想跟苏超主办方说句话——要是能给决赛摆个摊,我免费炸鸡排!”
“我天天刷苏超的新闻,决赛那两支队伍的配合我都能背下来!”他用袖口抹了把脸,眼睛亮得像炸得金黄的鸡排,“你看啊,球员踢完球肯定饿,观众喊了90分钟也得垫垫肚子,我这鸡排热乎、顶饱,刚好给赛事添点烟火气!”
这话一出来,现场粉丝先起哄:“必须支持!以后看球吃鸡排,比喝冰可乐还得劲!”等采访片段传到网上,网友的讨论更热闹:有人留言“烟火气配足球,这才是咱江苏赛事的魂”,有人调侃“鸡排哥这是要当苏超‘编外后勤部长’?”,还有老球迷说“要是真成了,我带孙子去看决赛,就为那口热乎劲”。
其实熟悉鸡排哥的人都知道,他的“巡炸”从来不是单纯卖货——去年在南京理工大学出摊,他给备考研究生的学生多炸了一块,说“补补脑子”;今年夏天在社区摆档,给晚归的外卖小哥免了单,只说“天热,别亏着自己”。这次想给苏超服务,不过是把这份“热乎劲”,往更热闹的地方递了递。
“我没什么大本事,就会炸鸡排。”采访鸡排哥望着舞台上跳跃的灯光,语气软下来,“苏超是咱江苏人的赛事,要是能让看球的人吃到热乎的,我觉得比卖多少份都值。”
风里还飘着鸡排的香气,舞台上的乐队刚好唱到“平凡的日子里,总有些热乎的盼头”。或许对球迷来说,苏超是赛场上的绝杀、看台上的呐喊;但对鸡排哥来说,它是炸锅前的等待,是想把烟火气递到赛事里的心意——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刻意的营销,就是普通人对本土事最直白的关注。
散场时,有个穿苏超球衣的小伙子拿着鸡排跑过来,跟鸡排哥击了个掌:“要是你真去决赛,我带一箱冰可乐给你搭伙!”鸡排哥笑着点头,手里的锅铲又挥了起来——油锅里的鸡胸肉在滚,他的盼头也在滚,像所有想给生活添点热乎劲的人一样,朴素,却带着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