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0日,山东烟台经济技术开发区一家名为“林林烤肉”的店铺因“用玉米当燃料烤串”的短视频引发网络热议。视频中炉膛内堆叠的玉米棒被火焰烘烤的画面,让不少网友炸开了锅——有人直指“好好的粮食拿来烧太浪费”,也有人替店家辩解“说不定是收的卖不出去的滞销玉米”,这场关于“玉米用途”的争议很快登上本地生活论坛热榜。
据了解,林林烤肉已开了五六年,此前一直用传统炭燃料,今年开始改用玉米。店家史先生回应称,转变的原因是“帮周边农户销滞销玉米”:“今年烟台雨水多,好多农户的玉米受潮、发芽,根本卖不上价,有的堆在仓库里要烂掉。我们一开始是主动找农户收,后来还有农户主动联系我们,说家里有品质不达标的玉米,问能不能收来当燃料。”他强调,收购的都是“没法当商品粮卖的”,价格也不低于市场价,“既能帮农户减少损失,我们觉得也比烧炭环保,没想到会引发争议。”
随着舆论发酵,10月21日,烟台经济技术开发区市场监管局海河市场监管所工作人员前往现场检查。据介绍,执法人员到店时,炉膛内仍有未烧完的玉米,现场也发现了一批受潮、颗粒不饱满的玉米。“从现行法规看,并没有明确禁止用玉米当燃料,但‘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是全社会的共识,这种行为容易让公众产生‘浪费粮食’的误解。”工作人员表示,已当场对店家进行规劝,要求停止使用玉米做燃料,并下架相关宣传视频。
“经营者挺配合的,说知道引发争议了,会马上整改。”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当天傍晚,林林烤肉在社交平台发布的“玉米做燃料”系列视频已全部删除。
这场争议的核心,其实是“滞销农产品如何合理处置”的讨论。有网友支持店家:“总比让受潮玉米烂在地里强,也算帮农民减少损失”;也有网友表达担忧:“如果没有明确标准,会不会有人用正常玉米冒充滞销的?”还有人建议:“相关部门可以出台指引,明确哪些农产品可以用于非食品用途,避免误解。”
林林烤肉已恢复使用传统炭燃料,但关于“玉米燃料”的讨论仍在持续。有本地农业从业者表示,今年部分地区因降雨导致玉米品质下降,如何打通“滞销农产品”的处置渠道,或许才是这场争议背后更值得思考的问题——既要避免“浪费”,也要给农民一条“变现路”。
